白菜注册送2020体验金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学术型)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实施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为加强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突出研究生的培养特色,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总则。
一、培养目标
(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
我校研究生标准在校学习年限(学制)为三年,学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在校学习时间最短不得少于两年,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六年。
三、培养方式
(一)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要求研究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导师应根据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应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型、研讨型、实践型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指导方式上采取研究生导师负责制,提倡成立以研究生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共同进行指导,研究生应成为研究生导师科研课题小组成员之一。
(四)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都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设置应遵循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要以改革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为重点,重视学科间的联系、渗透和交叉,着力培育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注意研究生与本科生课程水平的区别与衔接。
(一)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每一位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规定修满不低于33学分的课程,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6学分。
(二)学位课:学位课是反映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课程,是获取硕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学位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相关要求分别如下:
1.公共必修课:7学分;
2.公共基础课:不低于3学分;
3.专业基础课:不低于6学分。
(三)非学位课:非学位课程是根据各学科研究方向的要求并结合研究方向的特点,为研究生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以及为拓宽研究生知识结构、反映现代科技水平和学术前沿的课程等。非学位课包括专业课、自选课和实践环节,相关要求分别如下:
1.专业课:为保证研究生有必需的专业知识,根据研究方向设置的课程。专业课学分不低于4学分。
2.自选课:为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而设置,包括第二外国语、公共选修课和研究生导师允许的跨学科专业选修的课程。
3.实践环节(必修)
(1)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三选一):2学分
教学实践: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教学辅导工作,在研究生导师指导下可采取课堂讲授,教学辅导,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上机实习等多种形式,完成不低于32学时的工作量,由研究生导师给出评语,通过者记2学分。
社会实践:主要指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进行社会调查,参与工程或项目实践,并写出总结报告,由实践单位给出评语,通过者记2学分。
项目实践:主要指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参与具体的项目,并写出论文或研究报告,由实践单位给出评语,通过者记2学分。
(2)学术活动:1学分
研究生应参加不低于8次的学术报告,其中一次为跨专业学术报告。
(3)文献阅读综述:1学分
理工类研究生:研究生在开题报告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的国内外文献,文献数不低于25篇,其中外文学术文献不低于8篇,并写出不低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由研究生导师指导并组织考核。
文史类研究生:研究生在开题报告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的国内外文献,文献数不低于30篇,并写出不低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由研究生导师指导并组织考核。
(四)其他
凡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应按本学院学位分委会和研究生导师的要求补修至少两门本学科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并将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补修课程只计成绩,相应学分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五、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内并结合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思想品德、业务学习和科研能力等三个方面。其具体要求按《白菜注册送2020体验金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筛选管理办法》执行。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其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一)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1.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应有必要的理论分析、技术路线、实现方法和创新见解等。
2.学位论文的开题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内完成,由各学院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后方能继续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会应公开举行。
(二)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1.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一次向研究生导师汇报研究进展,按时完成相应的工作。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按照《白菜注册送2020体验金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标准》执行。
2.研究生到校外单位做学位论文,要经研究生导师、学院批准,并保证每月一次向研究生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按时完成相关工作。
3.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应按照《白菜注册送2020体验金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
七、其他
(一)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每三年作一次全面的修订,由研究生部组织,各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具体实施,并由研究生部汇总上报校学位委员会通过后执行。
(二)本总则涉及的“不低于”、“不得超过”、“不得少于”、“至少”均包括本数。
二○一三年九月
白菜注册送2020体验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专业型)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实施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为加强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总则。
一、培养目标
(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掌握所从事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管理等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
我校研究生标准在校学习年限(学制)为三年,学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在校学习时间最短不得少于两年,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六年。
三、培养方式
(一)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二)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导师应根据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研究生的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是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低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低于1年。
(四)鼓励实行双导师制,一位研究生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研究生导师来自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员。也可以根据研究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论文工作须在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五)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设置应遵循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应充分反映职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一)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每一位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规定修满不低于33学分的课程,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6学分(全日制集成电路工程和项目管理专业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8学分)。
(二)学位课:学位课是反映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课程,是获取硕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学位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相关要求分别如下:和位课力以指导教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共同进行指导。
1、公共必修课:7学分(全日制集成电路工程和项目管理专业学位9学分);
2、公共基础课:不低于3学分;
3、专业基础课:不低于6学分。
(三)非学位课:非学位课程是根据各学科研究方向的要求并结合研究方向的特点,为研究生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以及为拓宽研究生知识结构、反映现代科技水平和学术前沿的课程等。非学位课包括专业课、自选课和实践环节,相关要求分别如下:
1.专业课:为保证研究生有必需的专业知识,根据研究方向设置的课程。专业课学分不低于4学分。
2.自选课:为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而设置,包括第二外国语、公共选修课和研究生导师允许的跨学科专业选修的课程。
3.实践环节(必修)
(1)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2学分
教学实践: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教学辅导工作,在研究生导师指导下可采取课堂讲授,教学辅导,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上机实习等多种形式,完成不低于32学时的工作量,由研究生导师给出评语,通过者记2学分。
社会实践:主要指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进行社会调查,参与工程或项目实践,并写出总结报告,由实践单位给出评语,通过者记2学分。
(2)工程或项目实践:2学分
主要指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参与具体的工程或项目,并写出论文或研究报告,由实践单位给出评语,通过者记2学分。
(3)学术活动:1学分
研究生应参加不低于6次的学术报告。
(4)文献阅读综述:1学分
研究生在开题报告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基础理论、前沿技术或最新工程技术方法的国内外文献,文献数不低于25篇,其中外文学术文献不低于8篇,并写出不低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由研究生导师指导并组织考核。
(四)其他
凡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应按本学院学位分委会和研究生导师的要求补修至少两门本学科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并将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补修课程只计成绩,相应学分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五、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内并结合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思想品德、业务学习和科研能力等三个方面。其具体要求按《白菜注册送2020体验金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筛选管理办法》执行。
六、学位论文
(一)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1.学位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可以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
2.学位论文的开题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内完成,由各学院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后方能继续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会应公开举行。
(二)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重在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2.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原则上参照《白菜注册送2020体验金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
七、其他
(一)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每三年作一次全面的修订,由研究生部组织,各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具体实施,并由研究生部汇总上报校学位委员会通过后执行。
(二)本总则涉及的“不低于”、“不得超过”、“不得少于”、“至少”均包括本数。
二○一三年九月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2.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通信网理论与技术 2.无线与移动通信
3.网络应用及管理 4.光通信系统与网络
5.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6.信号检测与处理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通信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信息与通信学科领域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教育教学、工程设计和一定的开发创新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创新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组织才干。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撰写科研论文,并具备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共基础课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2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0202
| 近世代数
Modern Algebra
| 48
| 3
|
|
06202202
| 应用泛函分析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1
| 图论及其应用
Grap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1201301
| 信号处理基础
Fundamentals of Signal Processing
| 48
| 3
|
|
01201302
| 高级通信原理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heory
| 48
| 3
|
|
01201303
| 通信网理论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Theory
| 48
| 3
|
|
01201304
| 现代通信系统
Modern Communication System
| 48
| 3
|
|
01201305
| 应用信息论与编码技术
Applied Information Theory & Coding Technique
| 48
| 3
|
|
01201306
| 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 48
| 3
|
|
01201307
| 信号检测与估计
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 48
| 3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1201401
| 现代信号处理
Modern Signal Processing
| 32
| 2
|
|
01201402
| 新一代网络技术
Advanced Network Technology
| 32
| 2
|
|
01201403
| 网络计算与服务
Network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 32
| 2
|
|
01201404
| 网络性能与系统测试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System Testing
| 32
| 2
|
|
01201405
| 通信网络协议及接口技术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tocol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 32
| 2
|
|
01201406
| 多媒体通信技术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32
| 2
|
|
01201407
| 数字图像处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32
| 2
|
|
01201408
| 光通信理论与技术
Optical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 32
| 2
|
|
01201409
| 移动通信系统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32
| 2
|
|
01201410
| 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 32
| 2
|
|
01201411
| 无线定位技术
Wireless Positioning Technology
| 32
| 2
|
|
01201412
| DSP系统设计与应用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DSP System
| 32
| 2
| 实验课,限选2学分以上
|
01201413
| 高级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设计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 32
| 2
|
01201414
|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
Embedded Syste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 32
| 2
|
01201415
| 通信网运行与维护实践
Practice fo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 32
| 2
|
01201416
| 通信软件设计与开发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Software
| 32
| 2
|
01201417
| 通信系统与网络仿真
Simulatio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s
| 32
| 2
|
01201418
| 电子设计自动化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 32
| 2
|
自
选课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现代传感技术及系统 2.通信网络测试技术
3.光电检测技术 4.嵌入式智能仪器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本学科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现代传感与检测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智能处理器及其接口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熟悉智能检测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紧跟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具备智能检测系统和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科研开发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其他实际应用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共基础课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2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0202
| 近世代数
Modern Algebra
| 48
| 3
|
|
06202202
| 应用泛函分析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1
| 图论及其应用
Grap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1201301
| 信号处理基础
Fundamentals of Signal Processing
| 48
| 3
|
|
01202301
|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Error Theory and Data Processing
| 48
| 3
|
|
04202303
| 光电检测理论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Theory
| 48
| 3
|
|
01201304
| 现代通信系统
Modern Communication System
| 48
| 3
|
|
01201307
| 信号检测与估计
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 48
| 3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3202405
| 虚拟仪器技术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 32
| 2
|
|
03203405
| 智能仪器仪表设计
Design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 and Meter
| 32
| 2
|
|
03202401
| 智能传感技术
Intelligent Sensing Technology
| 32
| 2
|
|
01202001
| 现代成像技术及应用
Modern Imag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 32
| 2
|
|
01201404
| 网络性能与系统测试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System Testing
| 32
| 2
|
|
01201405
| 通信网络协议及接口技术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tocol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 32
| 2
|
|
01201409
| 移动通信系统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32
| 2
|
|
01201410
| 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 32
| 2
|
|
01201408
| 光通信理论与技术
Optical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 32
| 2
|
|
01201412
| DSP系统设计与应用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DSP System
| 32
| 2
|
实验课,限选2学分以上
|
01201413
| 高级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设计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 32
| 2
|
01201414
|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
Embedded Syste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 32
| 2
|
01201415
| 通信网运行与维护实践
Practice fo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 32
| 2
|
01201416
| 通信软件设计与开发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Software
| 32
| 2
|
01201417
| 通信系统与网络仿真
Simulatio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s
| 32
| 2
|
01201418
| 电子设计自动化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 32
| 2
|
自选课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全日制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型)
一、适用专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通信网理论与技术 2.无线与移动通信
3.网络管理及工程技术 4.光通信系统与网络
5.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6.信号检测与处理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应能掌握通信科学、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掌握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具有从事通信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和开发的工作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创新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工程问题。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组织才干。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撰写科研论文,并具备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共基础课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2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0202
| 近世代数
Modern Algebra
| 48
| 3
|
|
06202202
| 应用泛函分析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1
| 图论及其应用
Grap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1201301
| 信号处理基础
Fundamentals of Signal Processing
| 48
| 3
|
|
01201302
| 高级通信原理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heory
| 48
| 3
|
|
01201303
| 通信网理论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Theory
| 48
| 3
|
|
01201304
| 现代通信系统
Modern Communication System
| 48
| 3
|
|
01201305
| 应用信息论与编码技术
Applied Information Theory & Coding Technique
| 48
| 3
|
|
01201306
| 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 48
| 3
|
|
01201307
| 信号检测与估计
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 48
| 3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1231401
|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for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 32
| 2
|
|
01231402
| 光纤传输系统工程技术与应用
th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 32
| 2
|
|
01231403
|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 32
| 2
|
|
01201410
| 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 32
| 2
|
|
01201411
| 无线定位技术
Wireless Positioning Technology
| 32
| 2
|
|
01201405
| 通信网络协议及接口技术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tocol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 32
| 2
|
|
01201404
| 网络性能与系统测试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System Testing
| 32
| 2
|
|
01201402
| 新一代网络技术
Advanced Network Technology
| 32
| 2
|
|
01201403
| 网络计算与服务
Network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 32
| 2
|
|
01201406
| 多媒体通信技术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32
| 2
|
|
01201407
| 数字图像处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32
| 2
|
|
01201412
| DSP系统设计与应用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DSP System
| 32
| 2
| 实验课,限选2学分以上
|
01201413
| 高级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设计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 32
| 2
|
01201414
|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
Embedded Syste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 32
| 2
|
01201415
| 通信网运行与维护实践
Practice fo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 32
| 2
|
01201416
| 通信软件设计与开发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Software
| 32
| 2
|
01201417
| 通信系统与网络仿真
Simulatio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s
| 32
| 2
|
01201418
| 电子设计自动化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 32
| 2
|
自选课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99200503)
|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Teaching or Social Practice
|
| 2
|
|
99200504
(99200505)
| 项目实践或工程实践
Project or Engineering Practice
|
| 2
|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智能信息处理 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3.信息安全 4.多媒体技术
5.数据库与空间信息系统 6.嵌入式软件与系统
7.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8.高性能计算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技术的专门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能够从事各种计算机系统、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环境下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开发,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其他相关学科的各种计算问题。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教学、工程开发和设计、项目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共基础课
| 06202201
| 图论及其应用
Grap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0207
| 组合数学
Combinatorial Mathematics
| 48
| 3
|
|
07201204
|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 48
| 3
|
|
06200206
|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2201301
| 高级软件工程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 48
| 3
|
|
02201302
| 人工智能原理
Principl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48
| 3
|
|
02201303
| 高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Advanced Architecture of Computer Network
| 48
| 3
|
|
02201304
| 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
Advanced Database System Technology
| 48
| 3
|
|
02201305
| 面向对象方法
Object Oriented Methodology
| 48
| 3
|
|
02201306
|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Advanced Architecture of Computer
| 48
| 3
|
|
02201307
| 计算理论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ation
| 48
| 3
|
|
02201308
|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 48
| 3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2201401
| Rough集理论与数据挖掘
Rough Set Theory and Data Mining
| 32
| 2
|
|
02201402
|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 32
| 2
|
|
02201403
| 中文信息处理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32
| 2
|
|
02201404
| 因特网协议:原理与实现
Internet Protocol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 32
| 2
|
|
02201405
| 网络计算
Network Computing
| 32
| 2
|
|
02201406
| 宽带网络技术
Wide Band Network
| 32
| 2
|
|
02201407
| 计算机取证学
Computer Forensics
| 32
| 2
|
|
02201408
| 数字媒体与网络智能
Multimedia and Web Intelligence
| 32
| 2
|
|
02201409
|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专题
Research Topics 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32
| 2
|
|
02201410
| 计算机图形学及三维建模
Computer Graphics and 3D Modeling
| 32
| 2
|
|
02201411
| 高级空间定位技术
Advanced Spatial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 32
| 2
|
|
02201412
| 嵌入式系统设计
Design of Embedded Systems
| 32
| 2
|
|
02201413
| 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
Operating System Internals and Design Principles
| 32
| 2
|
|
02201414
| 计算机视觉
Computer Vision
| 32
| 2
|
|
02201415
| 分布式和并行计算
Distributed and Parallel Computing
| 32
| 2
|
|
02201416
| 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
Frontier Theory of Computer Science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02201418
| 智能模式识别与应用
Intelligent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pplications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trieval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由导师指定补修本学科核心课程2门否则将不能参加毕业答辩。
全日制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型)
一、适用专业
计算机技术(085211)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智能信息处理 2.软件理论及应用
3.计算机网络 4.计算机通信
5.信息安全 6.多媒体技术
7.数据库与空间信息系统 8.嵌入式软件与系统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技术的专门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能够运用所学的综合知识去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技术问题,尤其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工程应用型问题。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教学、工程开发和设计、项目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 程
类 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
位
课
| 公
共
必
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
共
基
础
课
| 06202201
| 图论及其应用
Grap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0207
| 组合数学
Combinatorial Mathematics
| 48
| 3
|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0206
|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 48
| 3
|
|
专
业
基
础
课
| 02201301
| 高级软件工程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 48
| 3
|
|
02201303
| 高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Advanced Architecture of Computer Network
| 48
| 3
|
|
02201304
| 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
Advanced Database System Technology
| 48
| 3
|
|
02201305
| 面向对象方法
Object Oriented Methodology
| 48
| 3
|
|
02201307
| 计算理论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ation
| 48
| 3
|
|
02201308
|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 48
| 3
|
|
02231301
| 软件设计与开发
Software Designing and Programming
| 48
| 3
|
|
非
学
位
课
| 专
业
课
| 02231401
| 网络规划与设计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ing
| 32
| 2
|
|
02231402
| 网络与系统安全测评
Security Evaluation of Network and System
| 32
| 2
|
|
02231403
| 算法分析与设计
Algorithm Analysis and Design
| 32
| 2
|
|
02231404
| 云计算与物联网应用技术
Cloud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on Internet of Things
| 32
| 2
|
|
02231405
| 计算机应用新技术
New Technology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 32
| 2
|
|
02231406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 32
| 2
|
|
02201401
| Rough集理论与数据挖掘
Rough Set Theory and Data Mining
| 32
| 2
|
|
02201404
| 因特网协议:原理与实现
Internet Protocol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 32
| 2
|
|
02201406
| 宽带网络技术
Wide Band Network
| 32
| 2
|
|
02201407
| 计算机取证学
Computer Forensics
| 32
| 2
|
|
02201408
| 数字媒体与网络智能
Multimedia and Web Intelligence
| 32
| 2
|
|
02201409
|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专题
Research Topics 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32
| 2
|
|
02201411
| 高级空间定位技术
Advanced Spatial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 32
| 2
|
|
02201412
| 嵌入式系统设计
Design of Embedded Systems
| 32
| 2
|
|
02201413
| 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
Operating System Internals and Design Principles
| 32
| 2
|
|
02201414
| 计算机视觉
Computer Vision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02201418
| 智能模式识别与应用
Intelligent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pplications
| 32
| 2
|
|
自
选
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trieval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
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99200503)
|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Teaching or Social Practice
|
| 2
|
|
99200504
(99200505)
| 项目实践或工程实践
Project or Engineering Practice
|
| 2
|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由导师指定补修本学科核心课程2门,否则将不能参加毕业答辩。
软件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软件工程(083500)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理论和方法 2.通信软件
3.嵌入式软件 4.数字媒体技术
5.电信运维支撑软件与服务工程 6.智能软件与系统
7.互联网软件及安全技术 8.数据库与空间信息系统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软件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熟悉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攻关能力,在软件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软件开发等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共基础课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1
| 图论及其应用
Grap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7201204
|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 48
| 3
|
|
06201203
| 数值计算方法
Numerical Simulation
| 48
| 3
|
|
07201202
| 高级管理学
Advanced Course of Management Theory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12201301
| 软件建模
Software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
| 48
| 3
|
|
12201302
| 软件开发工具与平台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 and Platform
| 48
| 3
|
|
12201303
| 软件体系结构
Software Architecture
| 48
| 3
|
|
02201301
| 高级软件工程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 48
| 3
|
|
02201304
| 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
Advanced Database System Technology
| 48
| 3
|
|
02201307
| 计算理论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ation
| 48
| 3
|
|
非学位课
| ??406419专业课
| 12201401
| 软件工程项目实践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ject Practice
| 32
| 2
|
|
12201402
|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and Testing
| 32
| 2
|
|
12201403
| 软件需求工程
Software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 32
| 2
|
|
12201404
| 软件度量
Software Metrics
| 32
| 2
|
|
12201405
| 中间件技术
Middleware Technology
| 32
| 2
|
|
02201413
| 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
Operating System Internals and Design Principles
| 32
| 2
|
|
07201404
| 电信服务创新管理
Manage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 32
| 2
|
|
02201404
| 因特网协议:原理与实现
Internet Protocol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 32
| 2
|
|
02201308
|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 48
| 3
|
|
02201408
| 数字媒体与网络智能
Multimedia and Web Intelligence
| 32
| 2
|
|
02201409
|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专题
Research Topics 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32
| 2
|
|
02201411
| 高级空间定位技术
Advanced Spatial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 32
| 2
|
|
02201412
| 嵌入式系统设计
Design of Embedded Systems
| 32
| 2
|
|
02201402
|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06202304
| 系统科学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System Science
| 48
| 3
|
|
12201406
| 软件工程学科前沿技术
Frontier Theory of Soft Engineering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trieval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32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32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由导师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算法分析与设计等4门本科课程中指定补修本学科核心课程2门,否则将不能参加毕业答辩。
全日制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型)
一、适用专业
软件工程(085212)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电信增值业务 2.软件测试
3.图像与视频软件 4.智能化软件
5.智能网络与媒体软件 6.通信软件与服务工程
7.数据库应用软件 8.网络安全软件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应掌握软件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高层次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共基础课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1
| 图论及其应用
Grap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7201204
|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 48
| 3
|
|
06201203
| 数值计算方法
Numerical Simulation
| 48
| 3
|
|
07201202
| 高级管理学
Advanced Course of Management Theory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12201301
| 软件建模
Software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
| 48
| 3
|
|
12201302
| 软件开发工具与平台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 and Platform
| 48
| 3
|
|
12201303
| 软件体系结构
Software Architecture
| 48
| 3
|
|
02201301
| 高级软件工程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 48
| 3
|
|
02201304
| 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
Advanced Database System Technology
| 48
| 3
|
|
02201307
| 计算理论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ation
| 48
| 3
|
|
非
学
位
课
| ??406419专
业
课
| 12201401
| 软件工程项目实践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ject Practice
| 32
| 2
|
|
12201402
|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and Testing
| 32
| 2
|
|
12201403
| 软件需求工程
Software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 32
| 2
|
|
12201404
| 软件度量
Software Metrics
| 32
| 2
|
|
12201405
| 中间件技术
Middleware Technology
| 32
| 2
|
|
02231403
| 算法分析与设计
Algorithm Analysis and Design
| 32
| 2
|
|
02231401
| 网络规划与设计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ing
| 32
| 2
|
|
02201413
| 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
Operating System Internals and Design Principles
| 32
| 2
|
|
07201404
| 电信服务创新管理
Manage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 32
| 2
|
|
02201404
| 因特网协议:原理与实现
Internet Protocol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 32
| 2
|
|
02201308
|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 48
| 3
|
|
02201408
| 数字媒体与网络智能
Multimedia and Web Intelligence
| 32
| 2
|
|
02201409
|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专题
Research Topics 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32
| 2
|
|
02201411
| 高级空间定位技术
Advanced Spatial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 32
| 2
|
|
02201402
|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06202304
| 系统科学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System Science
| 48
| 3
|
|
12201406
| 软件工程学科前沿技术
Frontier Theory of Soft Engineering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trieval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99200503)
|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Teaching or Social Practice
|
| 2
|
|
99200504
(99200505)
| 项目实践或工程实践
Project or Engineering Practice
|
| 2
|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由导师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算法分析与设计等4门本科课程中指定补修本学科核心课程2门,否则将不能参加毕业答辩。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
3.系统工程(081103)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
5.导航制导与控制(081105)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网络化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2.物联网理论与技术
3.机电控制技术与汽车电子 4.智能系统及其应用
5.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6.模式识别与智能机器人
7.检测技术与传感器网络 8.复杂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及业界的发展动向;具有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高层次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
位
课
| 公
共
必
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
共
基
础课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2
| 应用泛函分析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 48
| 3
|
|
06200205
| 现代分析及其应用
Moder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3201301
| 线性系统理论
Linear System Theory
| 48
| 3
|
|
03201302
| 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Optimal Control
| 48
| 3
|
|
03201303
| 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 48
| 3
|
|
03201304
| 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Pattern Recognition
| 48
| 3
|
|
01201307
| 信号检测与估计
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 48
| 3
|
|
非
学
位
课
| 专业
课
| 03201401
| 信息融合技术与应用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Fusion
| 32
| 2
|
|
03201402
|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Self-adapted Control
| 32
| 2
|
|
03201403.
| 鲁棒控制理论
Theory of Robust Control
| 32
| 2
|
|
03201404
| 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Nonlinear Control
| 32
| 2
|
|
03201405
| 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System
| 48
| 3
|
|
03201406
|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
Machine Vis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 32
| 2
|
|
03201407
| 车载导航技术
Navigation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Vehicle
| 32
| 2
|
|
03201408
|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 of System Engineering
| 48
| 3
|
|
03201409
| 网络化控制技术
Network Control Technology
| 32
| 2
|
|
03201410
| 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 32
| 2
|
|
03201411
| 物联网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Design and Integration
| 32
| 2
|
|
03201412
| SoC与FPGA技术及其应用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SoC and FPGA
| 32
| 2
|
|
03201413
|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Embedded System and Application
| 32
| 2
|
|
03201414
| 机器人技术
Robot Technology
| 32
| 2
|
|
03201415
| 高级人工智能
Advanc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32
| 2
|
|
03201416
| 电子产品制造
Manufacture of Electronic Products
| 48
| 3
| 实训
32学时
|
03201417
| 物联网导论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32
| 2
|
|
03201418
| 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技术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ontrolling Science & Engineering
| 32
| 2
|
|
自
选
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
环
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32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32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并且考核合格。
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精密测试与传感网技术 2.嵌入式系统及虚拟、网络仪器技术
3.智能机械结构与机器人技术 4.信息融合与智能控制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应掌握精密仪器制造技术、现代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设计技术、网络测量技术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了解其发展前沿和动态,拥有精密机械电子系统设计开发的专门知识,具有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及应用系统开发能力。能从事精密仪器及机械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开发、项目设计等工作,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共基础课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2
| 应用泛函分析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 48
| 3
|
|
06200206
|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1201301
| 信号处理基础
The Basis of Signal Processing
| 48
| 3
|
|
03201301
| 线性系统理论
Linear System Theory
| 48
| 3
|
|
03201303
| 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 48
| 3
|
|
04202303
| 光电检测理论
Optic-electric Test Theory
| 48
| 3
|
|
03202301
| 机电系统分析与设计
Analysis and Design of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 48
| 3
|
|
非
学
位
课
| 专
业
课
| 03202401
| 智能传感技术
Intelligent Sensing Technology
| 32
| 2
|
|
03202402
| 误差理论与仪器精度分析
Error Theory and Instrument Accuracy Analysis
| 32
| 2
|
|
03201402
|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Self-adapted Control
| 32
| 2
|
|
03201406
|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
Machine Vis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 32
| 2
|
|
03202403
| 多智能体系统与智能机器人技术
Multi-Agent System and Intelligent Robot Technology
| 32
| 2
|
|
03202404
| 智能机械结构与系统
Intelligent Mechanical Structure and System
| 32
| 2
|
|
03202405
| 虚拟仪器技术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 32
| 2
|
|
03202406
|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Optical-mechanical-electrical Integration
| 32
| 2
|
|
03201410
| 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 32
| 2
|
|
03201413
|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Embedded System and Application
| 32
| 2
|
|
03201412
| SoC与FPGA技术及其应用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SoC and FPGA
| 32
| 2
|
|
03201401
| 信息融合技术与应用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Fusion
| 32
| 2
|
|
03201416
| 电子产品制造
Manufacture of Electronic Products
| 48
| 3
| 实训32学时
|
03202407
|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技术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nstrument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32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32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并且考核合格。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机电系统与嵌入式技术 2.检测技术与智能传感器
3.自动化仪表与装置 4.模式识别与智能机器人
5.智能车辆与信息融合技术 6.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系统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实验技能,掌握并能运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开展本学科的科研与应用开发工作,了解本学科的进展、动向和发展前沿,具有从事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并具有运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可胜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科技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
位
课
| 公
共
必
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
共
基
础课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2
| 应用泛函分析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 48
| 3
|
|
06200206
| 数值分析
Graph Theory and Application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3201405
| 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System
| 48
| 3
|
|
03203301
| 机械电子学
Mechantronic
| 48
| 3
|
|
03202301
| 机电系统分析与设计
Analysis and Design of Mechatronic System
| 48
| 3
|
|
03203302
|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Modern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
| 48
| 3
|
|
03201303
| 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 48
| 3
|
|
03201301
| 线性系统理论
Linear System Theory
| 48
| 3
|
|
非
学
位
课
| 专
业
课
| 03203401
| 信号检测与传感器
Signal Detection and Sensor
| 32
| 2
|
|
03201401
| 信息融合技术与应用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Fusion
| 32
| 2
|
|
03203402
| 智能车辆
Introduction to Intelligent Vehicle
| 32
| 2
|
|
03201409
| 网络化控制技术
Network Control Technology
| 32
| 2
|
|
03203403
| 信息化工程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32
| 2
|
|
03201413
|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Embedded System and Application
| 32
| 2
|
|
03201414
| 机器人技术
Robot Technology
| 32
| 2
|
|
03203404
|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Modern Integrated Manufacture System
| 32
| 2
|
|
03202406
|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Optical-Mechanical-Electrical Integration
| 32
| 2
|
|
03203405
| 智能仪器仪表设计
Design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 and Meter
| 32
| 2
|
|
03201406
|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
Machine Vis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 32
| 2
|
|
03203406
| MEMS技术及应用
MEMS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 32
| 2
|
|
03203407
| 机电系统优化设计
Optimal Desig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System
| 32
| 2
|
|
03201410
| 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 32
| 2
|
|
03201411
| 物联网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Design and Integration
| 32
| 2
|
|
03201416
| 电子产品制造
Manufacture of Electronic Products
| 48
| 3
| 实训32
学时
|
03203408
| 机械电子工程前沿技术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32
| 2
|
|
自
选
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
环
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32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32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并且考核合格。
全日制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型)
一、适用专业
控制工程(085210)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机电系统控制与汽车电子 2.检测技术与智能传感器
3.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4.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应能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深入了解本学科及业界的发展动向,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具有从事控制科学、控制工程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开发、项目设计的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
位
课
| 公
共
必
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
共
基
础课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2
| 应用泛函分析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3201303
| 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 48
| 3
|
|
03201301
| 线性系统理论
Linear System Theory
| 48
| 3
|
|
03201302
| 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Optimal Control
| 48
| 3
|
|
03231301
|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
Test Sign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 48
| 3
|
|
非
学
位
课
| 专
业
课
| 03201401
| 信息融合技术与应用
Technology andApplicationof Information Fusion
| 32
| 2
|
|
03203401
| 信号检测与传感器
Signal Detection andSensor
| 32
| 2
|
|
03201409
| 网络化控制技术
Network Control Technology
| 32
| 2
|
|
03201304
| 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Pattern Recognition
| 48
| 3
|
|
03201412
| SoC与FPGA技术及其应用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SoC and FPGA
| 32
| 2
|
|
03201413
|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Embedded System and Application
| 32
| 2
|
|
03201405
| 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System
| 48
| 3
|
|
03201414
| 机器人技术
Robot Technology
| 32
| 2
|
|
03201406
|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
Machine Vis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 32
| 2
|
|
03201410
| 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 32
| 2
|
|
03201411
| 物联网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Design and Integration
| 32
| 2
|
|
03231402
| 射频识别原理与系统设计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 32
| 2
|
|
03231403
| 智能电网
Smart Grid
| 32
| 2
|
|
03231404
| 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De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Intelligent Home System
| 32
| 2
|
|
03203405
| 智能仪器仪表设计
Design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 and Meter
| 32
| 2
|
|
03231405
|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
Modern Motor Control Technology
| 32
| 2
|
|
03201416
| 电子产品制造
Manufacture of Electronic Products
| 48
| 3
| 实训32
学时
|
03231406
| 控制工程应用新技术
The New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of Control Engineering
| 32
| 2
|
|
自
选
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
环
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99200503)
|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Teaching or Social Practice
| 32
| 2
|
|
99200504
(99200505)
| 项目实践或工程实践
Project or Engineering Practice
| 32
| 2
|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并且考核合格。
全日制工业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型)
一、适用专业
工业工程(085236)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制造理论方法与应用 2.企业信息化工程
3.产品开发、策划与创新工程 4.企业战略管理与流程再造
5.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应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掌握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懂得现代经济和现代管理理论,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产系统(广义的企业)出现的实际问题。应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并掌握一门外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
位
课
| 公
共
必
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
共
基
础课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3232201
| 应用统计学
Applied Statistics
| 48
| 3
|
|
07201202
| 运筹学
Advanced Course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3232301
| 制造系统工程
Manufacturing System Engineering
| 48
| 3
|
|
03232302
| 现代工业工程
Moder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 48
| 3
|
|
03232303
| 先进制造技术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32
| 2
|
|
03232304
| 生产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Production System
| 48
| 3
|
|
03201408
|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 of System Engineering
| 48
| 3
|
|
03232305
| 库存控制与物料管理
Inventory Control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 48
| 3
|
|
非
学
位
课
| 专
业
课
| 03232401
| 生产调度原理与算法
Principles and Algorithms of Production Scheduling
| 32
| 2
|
|
03232402
| CAD/CAPP/CAM一体化技术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CAD/CAPP/CAM
| 32
| 2
|
|
03232403
| 柔性制造系统技术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Technology
| 32
| 2
|
|
03203403
| 信息化工程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32
| 2
|
|
03232404
| 工程经济学
Engineering Economics
| 32
| 2
|
|
03232405
| 生产与运作管理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 32
| 2
|
|
03232406
| 产品开发管理
Product Development Management
| 32
| 2
|
|
03232407
| 企业诊断与效率改善
EnterpriseDiagnosis andEfficiency Improvement
| 32
| 2
|
|
03232408
| 设备可靠性工程
Equipment Reliability Technology
| 32
| 2
|
|
03232409
| 并行生产工程
Concurrent Production Engineering
| 32
| 2
|
|
07201406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Logistics and Supplying Chain Management
| 32
| 2
|
|
03232410
| 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Logistics System
| 32
| 2
|
|
03232411
| 业务流程再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 32
| 2
|
|
03232412
| 现代控制工程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 32
| 2
|
|
07201414
| 战略管理
Strategy Management
| 32
| 2
|
|
03232413
| 制造工艺流程分析
Process Flow Patterns
| 48
| 3
| 实训32
学时
|
03232414
| 工业工程应用新技术
The New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 32
| 2
|
|
自
选
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
环
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99200503)
|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Teaching or Social Practice
| 32
| 2
|
|
99200504
(99200505)
| 项目实践或工程实践
Project or Engineering Practice
| 32
| 2
|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并且考核合格。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1.物理电子学(080901) 2.电路与系统(080902)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 MEMS光通信器件与全光网络 2.图像传感与光电集成系统
3.电路理论与系统设计 4.光电材料与器件
5.集成电路芯片与系统设计 6.微电子工艺、测试及可靠性
7.天线与电波传播 8.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共基础课
| 06201201
| 数学物理方法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 48
| 3
|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2
| 应用泛函分析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4201301
| 光波导理论
Light-wave Guide Theory
| 48
| 3
|
|
04201302
| 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Nonlinear Circuits and Systems
| 48
| 3
|
|
04201303
|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RF Integrated Circuits Design
| 48
| 3
|
|
04201304
| 半导体器件物理
Semiconductor Device Physics
| 48
| 3
|
|
04201305
| 现代集成电路器件电子学
Modern Device Electronic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48
| 3
|
|
04201306
| 高等电磁场理论
Advanced Electromagnetic Theory
| 48
| 3
|
|
01201301
| 信号处理基础
Fundamentals of Signal Processing
| 48
| 3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4201401
| VLSI设计与制造
VLSI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 32
| 2
|
|
04201402
|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Hardware Design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 32
| 2
|
|
04201403
| 微电子器件可靠性
The Reliability of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 32
| 2
|
|
04201404
| 微波电路
Microwave Circuits
| 32
| 2
|
|
04201405
| 光纤通信原理
Principle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 32
| 2
|
|
04202304
| 高等光学
Advanced Optics
| 48
| 3
|
|
04201406
| 近代天线理论
Modern Antenna Theory
| 32
| 2
|
|
04201407
| 量子论与光子技术
Quantum Theory and Photonic Technologies
| 32
| 2
|
|
04201408
| 机器视觉算法与应用
Machine Vision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 32
| 2
|
|
04201409
| 非线性系统的混沌与控制
Chaos and Control for Nonlinear Systems
| 32
| 2
|
|
04201410
| 微机电系统技术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Technology
| 32
| 2
|
|
04201411
| 非线性光纤光学
Nonlinear Fiber Optics
| 32
| 2
|
|
04201412
| 光纤通信新技术
New Technology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 32
| 2
|
|
04201413
| 电子科学前沿技术
The Frontier of Electronic Science Technology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Th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并且考核合格。
光学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光学工程(080300)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光通信与光电传感系统 2.微纳器件与系统
3.光电检测技术 4.光电材料与器件
5.成像系统与机器视觉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光学工程学科领域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从事光学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及独立从事光学工程相关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方向的现状及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可在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光电信息产业从事光学工程领域的教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共基础课
| 06201201
| 数学物理方法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 48
| 3
|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2
| 应用泛函分析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4202301
| 光信息处理技术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 48
| 3
|
|
04202302
| 光电子学
Optoelectronics
| 48
| 3
|
|
04202303
| 光电检测理论
Optoelectronic Detection Theory
| 48
| 3
|
|
04202304
| 高等光学
Advanced Optics
| 48
| 3
|
|
04201306
| 高等电磁场理论
Advanced Electromagnetic Theory
| 48
| 3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4202401
| 激光原理
Principle of Laser
| 32
| 2
|
|
04201411
| 非线性光纤光学
Nonlinear Fiber Optics
| 32
| 2
|
|
04202402
| 光通信系统的规划与优化设计
Planning and Optimal Design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 32
| 2
|
|
04202403
| 光纤测量技术
Optical Fiber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 32
| 2
|
|
04202404
| 光码分多址系统与技术
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 32
| 2
|
|
04202405
| 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nd Its Applications
| 32
| 2
|
|
04201410
| 微机电系统技术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Technology
| 32
| 2
|
|
04202406
| 光纤传感技术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 32
| 2
|
|
04202407
| 基于图像的精密测量
Precision Measurement Based on Images
| 32
| 2
|
|
04202408
| 光谱学与光谱技术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Technology
| 32
| 2
|
|
04202409
| 光电仪器设计
Optoelectronic Instrument Design
| 32
| 2
|
|
04202410
| 现代光学设计
Modern Optical Design
| 32
| 2
|
|
04202411
| 光学工程前沿技术
The New Technologies in Optical Engineering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需补修以下两门本科核心课程并列入学生个人培养计划,所得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以上各项规定的学分。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1
| 光学原理
| 48
| 3
|
2
| 信息光学
| 48
| 3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805)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电子新技术及其应用 2.电工理论与通信技术
3.物联网技术应用 4.智能电网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电工理论与电子新技术相结合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特别是通信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的教育教学、工程设计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开发创新能力。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组织才干。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创新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撰写科研论文,并具备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共基础课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0203
| 数值计算理论与技术
Numerical Calcul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 48
| 3
|
|
06200204
| 应用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pplication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4203301
| 现代电路理论及技术
Modern Circuit Theory and Technology
| 48
| 3
|
|
01201301
| 信号处理基础
Fundamentals of Signal Processing
| 48
| 3
|
|
04203302
|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 48
| 3
|
|
03201304
| 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Pattern Recognition
| 48
| 3
|
|
04201306
| 高等电磁场理论
Advanced Electromagnetic Theory
| 48
| 3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3231403
| 智能电网
Smart Grid
| 32
| 2
|
|
03201411
| 物联网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Design and Integration
| 32
| 2
|
|
01201407
| 数字图像处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32
| 2
|
|
03201412
| SoC与FPGA技术及其应用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SoC and FPGA
| 32
| 2
|
|
03231402
| 射频识别原理与系统设计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 32
| 2
|
|
01201409
| 移动通信系统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32
| 2
|
|
01201405
| 通信网络协议及接口技术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tocol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 32
| 2
|
|
01201401
| 现代信号处理
Modern Signal Processing
| 32
| 2
|
|
01201404
| 网络性能与系统测试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System Testing
| 32
| 2
|
|
04201410
| 微机电系统技术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Technology
| 32
| 2
|
|
04203401
| 电磁场中的逆问题及应用
Reversal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 in Electromagnetic
| 32
| 2
|
|
04203402
| 现代传感器电路设计
Modern Sensor Circuit Design
| 32
| 2
|
|
04203403
| 通信电子电路原理及仿真设计
Circuit Principle and Simulatio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 32
| 2
|
|
04203404
| 电力电子系统仿真
Power Electronic System Simulation
| 32
| 2
|
|
04203405
| 小波分析理论及其典型案例研究
Theory of Wavelet Analysis and Typical Case Study
| 32
| 2
|
|
04203406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前沿技术
Advanced Techniques of Theory and New Technology in Electrician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全日制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型)
一、适用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085209)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集成电路设计 2.微电子器件与工艺
3.半导体测试与封装 4.光电集成与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99200101
| 信息检索
Information Retrieval
| 16
| 1
|
|
08200101
| 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 16
| 1
|
|
公共基础课
| 06201201
| 数学物理方法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 48
| 3
|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2
| 应用泛函分析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4201302
| 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Nonlinear Circuits and Systems
| 48
| 3
|
|
04201303
|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RF Integrated Circuits Design
| 48
| 3
|
|
04201304
| 半导体器件物理
Semiconductor Device Physics
| 48
| 3
|
|
04201305
| 现代集成电路器件电子学
Modern Device Electronic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48
| 3
|
|
04201306
| 高等电磁场理论
Advanced Electromagnetic Theory
| 48
| 3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4201401
| VLSI设计与制造
VLSI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 32
| 2
|
|
04201402
|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Hardware Design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 32
| 2
|
|
04201403
| 微电子器件可靠性
The Reliability of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 32
| 2
|
|
04201404
| 微波电路
Microwave Circuits
| 32
| 2
|
|
04201407
| 量子论与光子技术
Quantum Theory and Photonic Technologies
| 32
| 2
|
|
04201410
| 微机电系统技术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Technology
| 32
| 2
|
|
04231401
| 集成电路系统与芯片设计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 Systems and Chips
| 32
| 2
|
|
04231402
| 工程设计
Project Design
| 32
| 2
| 第三学期
(必修)
|
04231403
| 集成电路工程应用新技术
New Technology in Integrated Circuit Project Applications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99200503)
|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Teaching or Social Practice
|
| 2
|
|
99200504
(99200505)
| 项目实践或工程实践
Project or Engineering Practice
|
| 2
|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并且考核合格。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2.数字医疗仪器仪表
3.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 4.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5.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 6.生物信息学与分子设计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所修的学科研究方向,掌握相应的生物学、电子学、信息技术或生物医学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工程问题,具备在所研究方向对应的行业进行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撰写科研论文,并具备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可在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医学仪器、生物医药以及生物信息产业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
共
基
础
课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2
| 应用泛函分析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5201301
| 医学信号处理基础
Fundamentals ofBio-Medical SignalProcessing
| 48
| 3
|
|
05201302
| 高级生物统计学
Advanced Biostatistics
| 48
| 3
|
|
05201303
| 高级生物化学
Advanced Biochemistry
| 48
| 3
|
|
05201304
| 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 48
| 3
|
|
05201305
| 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 48
| 3
|
|
05201306
| 计算分子生物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 48
| 3
| 实验
1学分
|
03201303
| 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 48
| 3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5201401
| 嵌入式系统接口设计与应用
Design and Application for Interface of the Embedded System
| 32
| 2
|
|
05201402
| 数字医学仪器的设计与应用
Design Medical Equi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 32
| 2
|
|
05201403
| 医学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Weak Medical Signal Detecting
| 32
| 2
|
|
05201404
| 医学信息系统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 32
| 2
|
|
05201405
| 脑机接口研究
Research on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 32
| 2
|
|
05201406
| 体域网
Body Area Networks
| 32
| 2
|
|
05201407
| 分子细胞生物学
MolecularCell Biology
| 32
| 2
|
|
05201408
|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 32
| 2
|
|
05201409
| 基因工程原理
Principles of Gene Engineering
| 32
| 2
|
|
05201410
| 生物信息学算法
Bioinformatics Algorithms
| 32
| 2
|
|
05201411
| 数据挖掘
Data Mining
| 32
| 2
|
|
05201412
|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Spectral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
| 32
| 2
|
|
03201410
| 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 32
| 2
|
|
03201411
| 物联网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Design and Integration
| 32
| 2
|
|
05201413
|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技术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05201601
| 英文科学研究论文写作
Science Research Writing in English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并且考核合格。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物理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1.理论物理(070201) 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
3.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3) 4.等离子体物理(070204)
5.凝聚态物理(070205) 6.声学(070206)
7.光学(070207) 8.无线电物理(070208)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引力、粒子物理与宇宙学 2.凝聚态物理
3.材料物理学 4.非线性光学、激光与光谱
5.通信中的电磁理论与技术 6.非线性物理
7.量子信息与光电子技术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物理学基础和相关的背景知识,掌握研究物质的微观及宏观现象所用的模型和方法等专业理论以及相关计算方法,系统地掌握物理学各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学科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具备从事前沿课题研究的能力。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
共
基
础
课
| 06201201
| 数学物理方法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 48
| 3
|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Analysis of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 48
| 3
|
|
06201203
| 数值计算方法
Numerical Simulation
| 48
| 3
|
|
06201204
| 群论
Group Theory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6201301
| 高等量子力学
Advanced Quantum Mechanics
| 48
| 3
|
|
06201302
| 广义相对论
General Relativity
| 48
| 3
|
|
06201303
| 量子统计力学
Quantum Statistical Mechanics
| 48
| 3
|
|
06201304
| 材料物理学
Material Physics
| 48
| 3
|
|
06201305
| 高等凝聚态理论
Advanced Theory of Condensed Matter
| 48
| 3
|
|
06201306
| 声学原理
Acoustic Principle
| 48
| 3
|
|
06201307
| 量子光学
Quantum Optics
| 48
| 3
|
|
04201306
| 高等电磁场理论
Advanced Electromagnetic Theory
| 48
| 3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6201401
| 宇宙学
Cosmology
| 32
| 2
|
|
06201402
| 粒子物理
Particle Physics
| 32
| 2
|
|
06201403
| 量子场论
Quantum Field Theory
| 32
| 2
|
|
06201404
| 晶体场理论
Crystal Field Theory
| 32
| 2
|
|
06201405
| 半导体理论
Semiconductor Theory
| 32
| 2
|
|
06201406
| 固体光学
SolidStateSpectroscopy
| 32
| 2
|
|
06201407
| 多体理论
Theory of Many-body Systems
| 32
| 2
|
|
06201408
| 稀土光谱理论
Rare Earths Spectroscopy
| 32
| 2
|
|
06201409
| 非线性声学
Nonlinear Acoustics
| 32
| 2
|
|
06201410
| 声信号与图像处理
Acoustic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
| 32
| 2
|
|
06201411
| 非线性物理导论
Introduction to Nonlinear Physics
| 32
| 2
|
|
06201412
| 分数阶非线性混沌系统理论
Theory of Fractional-order Non-linear Chaotic System
| 32
| 2
|
|
04201406
| 近代天线理论
Modern Antenna Theory
| 32
| 2
|
|
01201306
| 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 48
| 3
|
|
06201413
| 仪器分析技术
Analytical Technique with Apparatus
| 32
| 2
|
|
06201414
| 先进材料制备技术
Advanced Material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 32
| 2
|
|
06201415
| 物理学前沿技术
The Frontier Technology in Physics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并且考核合格。
系统科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1.系统理论(071101) 2.系统分析与集成(071102)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非线性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2.复杂系统理论与信息处理
3.系统理论与计算方法 4.智能信息分析与集成
5.网络系统分析与集成
6.运筹与优化控制及在经济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研究复杂系统或系统分析与集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了解本学科的进展与方向。具有独立从事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的科学研究、教学等能力或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系统分析与集成的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在社会、经济、教育、交通、卫生、军事、工程、生物、生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和科学作风。能在科研所、高等学校从事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或科研工作,亦可在相关单位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
共
基
础
课
| 06201202
| 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
Highe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1
| 图论及其应用
Grap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2202
| 应用泛函分析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 48
| 3
|
|
06202203
| 博弈论
Game Theory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6202301
| 稳定性理论、方法和应用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Stability
| 48
| 3
|
|
06202302
| 时间序列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
| 48
| 3
|
|
06202303
| 非线性系统理论
Nonlinear System Theory
| 48
| 3
|
|
06200201
|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 48
| 3
|
|
06202304
| 系统科学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System Science
| 48
| 3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6202401
| 切换系统分析与设计
Analysis and Design of Switched Systems
| 32
| 2
|
|
06202402
| 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理论
Robust Control Theory of Time-delay Systems
| 32
| 2
|
|
06202403
| 随机控制系统理论
Theory of Stochastic Control Systems
| 32
| 2
|
|
06202404
| 微分方程中的变分方法
Variation Methods in Differential Equations
| 32
| 2
|
|
06202405
| 复杂系统理论
Theory of Complex Systems
| 32
| 2
|
|
06202406
| 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
Theory of Fuzzy Set and Application
| 32
| 2
|
|
06202407
| 现代优化计算
Modern Optimization Computation
| 32
| 2
|
|
06202408
| 经济控制论
Economic Control Theory
| 32
| 2
|
|
06202409
| 系统科学前沿理论与方法
The Advance Theory and Method of System Science
| 32
| 2
|
|
06202410
|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Wavele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 32
| 2
|
|
02201401
| Rough集理论与数据挖掘
Rough Set Theory and Data Mining
| 32
| 2
|
|
01201417
| 通信系统与网络仿真
Simulatio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s
| 32
| 2
|
|
03201411
| 物联网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Design and Integration
| 32
| 2
|
|
07201408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Integration
| 32
| 2
|
|
02201409
|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专题
Research Topics 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由导师制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并且考核合格。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
二、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 2.通信经营管理
3.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4.管理信息系统
5.信息经济管理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管理知识,并能正确的运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够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教学工作和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具有继续学习、提高的基础和能力。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正确的撰写论文摘要。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
共
基
础
课
| 07201201
| 高级管理学
Advanced Course of Management Theory
| 48
| 3
|
|
07201202
| 运筹学
Advanced Course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48
| 3
|
|
07201203
|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7201301
| 管理决策方法
Analysis of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 48
| 3
|
|
07201302
| 计量经济分析
Econometrics
| 48
| 3
|
|
07201303
| 管理博弈分析
Analysis of Managerial Game
| 48
| 3
|
|
07201304
| 管理研究方法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s
| 32
| 2
|
|
07201305
| 微观经济理论
Microeconomic Theory
| 48
| 3
|
|
07201306
| 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
E-commerce Theory and Practice
| 32
| 2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7201401
| 管理学前沿理论
Management Frontier Theory
| 32
| 2
|
|
07201402
| 谈判分析
Negotiation Analysis
| 32
| 2
|
|
07201403
| 通信运营管理
Telecommunic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 32
| 2
|
|
07201404
| 电信服务创新管理
Manage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 32
| 2
|
|
07201405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Plan and Design of Logistics Systems
| 32
| 2
|
|
07201406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Logistics and Supplying Chain Management
| 32
| 2
|
|
07201407
| 管理系统仿真
Management System Imitation
| 32
| 2
|
|
07201408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Analysis and Design of Information System
| 32
| 2
|
|
07201409
| 信息产业经济学
Information Industry Economics
| 32
| 2
|
|
07201410
| 信息化与区域发展分析
Analysis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Economy Area Development
| 32
| 2
|
|
07231301
|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 32
| 2
|
|
07201412
| 数据挖掘与客户管理
Data Mining and Management of Customer Relation
| 32
| 2
|
|
07201413
| 公司财务
Corporate Finance
| 32
| 2
|
|
07201414
| 战略管理
Strategy Management
| 32
| 2
|
|
07201415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 32
| 2
|
|
07201416
| 中外管理思想比较分析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Management Conception About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 32
| 2
|
|
07201417
| 电信业竞争与管制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本科阶段核心课程至少6个学分,具体课程由硕士生导师指定,并且考核合格。
全日制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型)
一、适用专业
项目管理(085239)
二、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 IT项目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项目管理领域研究生要求具备本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了解项目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能独立从事项目策划与评估、项目融资、项目组织、项目采购、项目计划、项目实施与控制、项目风险管理、项目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能顺利阅读相关文献并进行一定的口头和书面沟通。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99200101
| 信息检索
InformationRetrieval
| 16
| 1
|
|
08200101
| 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 16
| 1
|
|
公
共
基
础
课
| 07201201
| 高级管理学
Advanced Course of Management Theory
| 48
| 3
|
|
07201202
| 运筹学
Advanced Course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48
| 3
|
|
07201203
|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7201301
| 管理决策方法
Analysis of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 48
| 3
|
|
07201302
| 计量经济分析
Econometrics
| 48
| 3
|
|
07201303
| 管理博弈分析
Analysis of Managerial Game
| 48
| 3
|
|
07201305
| 微观经济理论
Microeconomic Theory
| 48
| 3
|
|
07231301
|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 32
| 2
|
|
07231302
| 项目计划与控制
Project Plan and Control
| 32
| 2
|
|
07231303
| 项目治理理论
Theory of Goyernance Project
| 32
| 2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7231401
| 项目质量管理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 32
| 2
|
|
07231402
| 项目成本管理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 32
| 2
|
|
07231403
| 项目投融资管理
Management of Projec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 32
| 2
|
|
07231404
| 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
Project Procurement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 32
| 2
|
|
07231405
| 项目集成管理
Projec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 32
| 2
|
|
07231406
| 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and Project Appraisal
| 32
| 2
|
|
07231407
| IT项目管理软件应用
IT 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 Application
| 32
| 2
|
|
07231408
| 项目管理案例
Project Management Case
| 32
| 2
|
|
07231409
| 项目管理新技术
New Technologi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 32
| 2
|
|
07201406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Logistics and Supplying Chain Management
| 32
| 2
|
|
07201412
| 数据挖掘与客户管理
Data Mining and Management of Customer Relation
| 32
| 2
|
|
07201413
| 公司财务
Corporate Finance
| 32
| 2
|
|
07201414
| 战略管理
Strategy Management
| 32
| 2
|
|
07201416
| 中外管理思想比较分析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Management Conception About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 32
| 2
|
|
07201415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07231601
| 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PresentStatesand Development Analysis
|
| 1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99200503)
|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Teaching or Social Practice
| 32
| 2
|
|
99200504
(99200505)
| 工程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Practice
| 32
| 2
|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本科阶段核心课程至少6个学分,具体课程由硕士生导师指定,并且考核合格。
全日制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型)
一、适用专业
物流工程(085240)
二、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物流规划与设计 2.物流运作与管理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要求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评价技术;掌握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调度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信息技术、优化技术等。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 Survey of Natural Dialectics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
共
基
础
课
| 07201201
| 高级管理学
Advanced Course of Management Theory
| 48
| 3
|
|
07201202
| 运筹学
Advanced Course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48
| 3
|
|
07201203
|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 48
| 3
|
|
专业基础课
| 07201301
| 管理决策方法
Analysis of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 48
| 3
|
|
07201302
| 计量经济分析
Econometrics
| 48
| 3
|
|
07201303
| 管理博弈分析
Analysis of Managerial Game
| 48
| 3
|
|
07201305
| 微观经济理论
Microeconomic Theory
| 48
| 3
|
|
07201405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Plan and Design of Logistics Systems
| 32
| 2
|
|
07232301
| 物流经济学
Logistics Economics
| 32
| 2
|
|
07232302
| 物流运作管理
Operational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 32
| 2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07201406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32
| 2
|
|
07232401
| 物流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stem of Logistics
| 32
| 2
|
|
07232403
| 物流金融
Logistics Finance
| 32
| 2
|
|
07232404
|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Logistics 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 32
| 2
|
|
07232405
| 物流工程新技术
New Technology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 32
| 2
|
|
07232406
| 物流市场营销
Logistics
| 32
| 2
|
|
07231301
|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 32
| 2
|
|
07232402
| 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
Project Procurement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 32
| 2
|
|
07201304
| 管理研究方法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s
| 32
| 2
|
|
07201306
| 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
E-commerce Theory and Practice
| 32
| 2
|
|
07201412
| 数据挖掘与客户管理
Data Mining and Management of Customer Relation
| 32
| 2
|
|
07201413
| 公司财务
Corporate Finance
| 32
| 2
|
|
07201414
| 战略管理
Strategy Management
| 32
| 2
|
|
07201415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 32
| 2
|
|
07201416
| 中外管理思想比较分析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Management Conception About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trieval
| 32
| 2
|
|
02201417
| 科学研究和创新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32
| 2
|
|
07231601
| 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PresentStatesand Development Analysis
|
| 1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99200503)
|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Teaching or Social Practice
| 32
| 2
|
|
99200504
(99200505)
| 工程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Practice
| 32
| 2
|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对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本科阶段核心课程至少6个学分,具体课程由硕士生导师指定,并且考核合格。
诉讼法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诉讼法学(030106)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电子数据证据 2.网上诉讼
3.电子政务与行政诉讼 4.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与诉讼
三、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学科研、教学和担任本专业专门工作的能力,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的技能,既能胜任传统法律实务工作,又能从事信息时代急需的法律与信息技术交叉性工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备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
位
课
| 公
共
必
修
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ces Methodology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
共
基
础
课
| 08201201
| 法理学专题研究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Theories of Law
| 32
| 2
| 至少8学分
|
08201202
| 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Criminal Procedure Law
| 48
| 3
|
08201203
| 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Civil Procedure Law
| 48
| 3
|
08201204
| 法律专业外语
Legal English Language
| 48
| 3
|
08201205
| 信息安全
Information Security
| 32
| 2
|
专
业
基
础
课
| 08201301
| 电子数据证据专题研究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Electronic Evidence
| 32
| 2
| 至少6学分
|
08201302
| 网上诉讼专题研究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Online Procedure
| 32
| 2
|
08201303
| 电子政务与行政诉讼
Electronic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 32
| 2
|
08201304
|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与诉讼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f Online IP Protection and Prosecution
| 32
| 2
|
08201305
| 外国刑事诉讼法学
Foreign Criminal Procedure Jurisprudence
| 32
| 2
|
08201306
| 外国民事诉讼法学
Foreign Civil Procedure Jurisprudence
| 32
| 2
|
非
学
位
课
| 专
业
课
| 08201401
| 证据法学
Evidence Law
| 32
| 2
| 至少8学分
|
08201402
| 通信法研究
Research on Communication Law
| 32
| 2
|
08201403
| 网络犯罪研究
Research on Cyber Crime
| 32
| 2
|
08201404
| 网上侵权研究
Research on Online Right-violation
| 32
| 2
|
08201405
| 信息法专题研究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Law
| 32
| 2
|
08201406
| 民法专题研究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Civil Law
| 32
| 2
|
08201407
| 刑法专题研究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Criminal Law
| 32
| 2
|
08201408
| 电子商务法
E-commerce Law
| 32
| 2
|
08201409
| 刑事侦查与物证技术学专题研究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nd Material Evidence Technology
| 32
| 2
|
08201410
| 法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w
| 32
| 2
|
08201411
| 知识产权前沿问题研究
Frontier Issu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 32
| 2
|
08201412
| 计算机取证与鉴定(实验)
Computer Forensics and Identification
| 32
| 2
|
08201413
| 智能终端犯罪与取证(实验)
Intelligent Terminal Crime and Forensics
| 32
| 2
|
08201414
| 密码技术
Encryption Technology
| 32
| 2
|
08201415
| 黑客分析与防范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gainst Hackers
| 32
| 2
|
自
选
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trieval
| 32
| 2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实
践
环
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1.补修课程
对不具有法学本科学历的研究生,建议至少补修法理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三门法学专业本科课程或者法理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三门法学专业本科课程。补修采用旁听法学专业课程的方式进行,由研究生导师指导、组织,并由任课教师考核。
2.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第四学期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提交开题报告,经开题答辩,答辩专家组同意后方能进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论文应紧密围绕专业研究方向,要求格式规范、论证充分、逻辑性强、语言流畅,有一定的创见。
3.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途径,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导师应全面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和身心健康,努力拓展培养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法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人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适用专业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2)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4)
5.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30506)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信息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问题研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4.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5.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6.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三、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厚德博学,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的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胜任党政机关、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的宣传和新闻工作、党务与行政工作和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5201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featured Socialism
| 36
| 2
| 专题教学
4学时
|
152011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Social Sciences Methodology
| 18
| 1
| 专题教学
2学时
|
10200101
| 英语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 128
| 4
|
|
公
共
基
础
课
| 15201201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of Marxist Classics
| 48
| 3
|
|
15201202
| 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 32
| 2
|
|
15201203
|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Principles andMethodof Ideo-political Education
| 32
| 2
|
|
专业基础课
| 15201301
| 马克思主义哲学
Research of Marxist Philosophy
| 32
| 2
|
|
15201302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Research of Marxist Politics and Economics
| 32
| 2
|
|
15201303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Research of Marxism and Modern Social Thoughts
| 48
| 3
|
|
15201304
| 比较德育学
Research of Comparative Ethics
| 32
| 2
|
|
15201305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Research ofNetwork Ideo-political Education
| 32
| 2
|
|
15201306
| 教育心理学
Research of Psychology in Education
| 32
| 2
|
|
15201307
| 逻辑学
Logic
| 32
| 2
|
|
非学位课
| 专业课
| 15201401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比较研究
ComparativeResearch of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m
| 32
| 2
|
|
15201402
|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Research of Contemporary Marxism
| 32
| 2
|
|
1520140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Research of the Chinization、ContemporaryandPopularof Marxism
| 32
| 2
|
|
15201404
|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
Research of Current Social Issues in China
| 32
| 2
|
|
15201405
| 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Research of Issues in Network Society
| 32
| 2
|
|
15201406
| 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of Network Culture
| 32
| 2
|
|
15201407
| 网络伦理研究
Research of Ethical Issues
| 32
| 2
|
|
15201408
| 中国近现代历史与文化研究
Research ofModern Historyand Cultureof China
| 32
| 2
|
|
15201409
|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Research on the Ministry Ability of CCP
| 32
| 2
|
|
15201410
| 网络舆情分析理论与应用技术
Analysi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Public Opinion on Internet
| 32
| 2
| 新开
|
15201411
|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
Research of Frontier Issues of Marxist Theory
| 32
| 2
|
|
自选课
|
|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 64
| 2
|
|
99200601
| 科技文献检索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trieval
| 32
| 2
|
|
| 其他跨学科课程
Other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
|
|
|
实践环节
| 99200501
| 文献阅读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 1
|
|
99200502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 2
| 二选一
|
99200503
(99200504)
| 社会实践或项目实践
Social or Project Practice
|
| 2
|
99200506
|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
| 1
|
|
五、其他
1.补修课程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可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2门,并由导师负责指导、组织和考核。
2.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第三学期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提出撰写计划和开题报告,经导师、指导小组讨论确认后方能正式进行资料的查阅、搜集和论文撰写工作。论文应紧密围绕专业研究方向,要求格式规范,论证充分,逻辑性强,语言流畅,有一定的创见。
3.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严格考核等多种具体途径和方式,提高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导师应全面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和身心健康,努力拓展培养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人才。